Page 24 - OHKF_Biotech_2021_TC
P. 24

3
      • 推動港深合作的齒輪
                 在建設進度方面(見圖7),香港園區預計在2022年底進行第一批                            科技是入駐較多及相對集中的領域。這些項目當中不乏與香港合作

                 次發展,並在2024年底至2027年分批落成約佔園區總樓面面積                            的項目,包括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香港大學
                                                    22
                 十分之一、合共約12萬平方米的建築物。 處於深圳園區的福田                              病毒學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腦科學濕實驗室等。
                 保稅區在2020年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約37萬平方米科研空間,涵蓋
      :                       23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四個創新載體; 皇崗口岸片區則已於2020年完成拆除工程、釋                           | 河套合作區推動港深持續發展
                 放共約50萬平方米土地,並在同年8月確定設計圖。截至2021年
                                                                            香港和深圳兩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實現1+1大於2,是大灣區科
                 2月,深圳園區實質推進和已經落地的科研項目達138個,而生物
                                                                            創發展的重要引擎。要改變兩地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的問題,需要有一
                                                                            個「齒輪」,在其中起到動力傳輸的作用,將香港的基礎科研成果承接
                 圖7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現狀(航拍圖)                                到深圳進行科技轉移和量化生產,將深圳的科研經費、企業、園區、


                                                                            國家大科學裝置等資源和設備與香港的機構合作共享,完善港深兩地
                                                                            的官、產、學、研鏈條。而河套區作為港深合作的前沿,體制機制更
                                                                            為靈活,政策更加優惠,有條件集聚兩地科研和產業優勢,則可擔當
                                                                            推動港深合作發展的齒輪角色(見圖8)。

                                                                            河套區應建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體系,吸引成熟的生物醫藥龍頭
                                                                            企業或生物科技分支行業的明星企業進駐,並着力培育本地有潛力的
                                                                                                           24
                                                                            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成為獨角獸企業; 發揮香港聯繫中國內地和海外的
                                                                            重要角色,匯聚港深兩地及國內外企業,建成國際生物科技創新高地。
                                                                            為了實現這個設想,我們認為河套區內應涵蓋四大機構或平台,包括
                 航拍機拍攝於2021年6月1日。圖中深圳河(橫跨圖片中間部分的河流)以南、正進行土地
                 平整工程的島嶼為香港園區,而河流以北、建有樓宇的部分則為深圳園區(皇崗口岸片區)。                  跨境大型生物科技研究機構、國家有關監管部門的分支機構、一站式
                                                                            生物科技轉化服務平台、進駐河套區的明星企業,以及獨角獸企業。


                 22
                    香港園區分兩期發展,每期大致分為三個批次。第一期第一批次發展將於2024-25年分階段落成三座樓宇,2025-27年則會落成另外五座樓宇。整個批次中的四座樓宇主要用途為濕實驗室。
                 23   四個創新載體包括深港國際科技園、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園、國際量子研究院以及深港協同創新中心。
                 24
                    一般指成立不超過十年、估值超過十億美元、尚未上市的企業。
     22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