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Demo
P. 101


                                    物流研發43,44,45隨著科技進步,中小企數碼化營運及效率提升的解決方案不斷推陳出新。例如,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可以即時傳送產品資料,無需人工逐一掃描,在倉庫管理及庫存控制方面大派用場。為提升物流服務供應商的營運水平,政府在2020‒21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推出一項3.45億元的先導計劃,為每個合資格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提供上限100萬元的累積資助,用於科技應用項目。然而,業界對申請基金或進行科技升級的興趣不大,因為佔業界主要部分的中小企均缺乏有關的專業知識或風險承擔能力,以致無法自行開展研發項目。有見及此,政府應考慮推行政策,協助中小企進行科技升級,例如鼓勵科研機構或大學學府研發專為中小企而設的技術方案。此外,政府亦應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誘因,例如資助中小企聘請資訊科技顧問,以推動中小企應用新科技。7. 提供足夠資助,鼓勵中小企配置新科技43 香港亞太研究所(2013) , 《香港物流業中小企業挑戰、機遇與應對策略》。 44 張惠民教授(2015年2月5日) 〈香港物流業仍有競爭力〉, 《信報財經新聞》。 45〈物流業批資助額「杯水車薪」 盼有緊急援助補貼〉(2020年2月26日),《香港經濟日報》。 46 香港中華總商會(2017) , 《 對「發展香港貿易單一窗口」的意見》。 47〈倡建「貿易單一窗口」 增通關效率〉(2019年3月1日),《大公報》。 48 香港總商會(2020),《Smart City Consortium Advisory Report on Smart City Blueprint 2.0》(僅提供英文版)。 貿易單一窗口46,47,48業界一直倡議政府積極探討香港的貿易單一窗口與其他經濟體及B2B系統的互聯性。有業界建議貿易單一窗口應容許使用開放式應用程式介面(API),讓中小企可將其系統無縫連接至貿易單一窗口,從而避免在多個系統輸入相同資料的繁複工作,並減低合規成本。我們倡議政府應積極與有關當局聯繫,探討香港貿易單一窗口與其他系統的兼容性。8. 探索香港貿易單一窗口與其他經濟體或其他「企業對企業」(B2B)系統的兼容性99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