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OHKF_Biotech_2021_SC
P. 59
建议4.1 设立知识转移评估框架, 图22 香港缺乏知识转移评估框架
创造鼓励知识转移的校园文化
为了创造鼓励知识转移的校园文化,我们建议在香港设立针对知识
转移的评估框架,并与大学获得的政府拨款挂钩。虽然知识转移、
教学和研究被视为大学的三项主要使命,但知识转移无论是对于
大学获得政府拨款,或是对于科研人员个人获得晋升,都没有足够
的影响力。就院校整体而言,香港参照英国的教育机制设立了针对
教学的评估框架(即质素保证局)和针对科研的评估框架(即研究评
教学卓越框架 质素保证局
审工作)。但是,英国开始同样重视知识转移,并在2020年下半年
开始实施首个“知识转化评估框架”,香港却依然缺乏评估知识转移
的框架(如图22)。
由于知识转移的表现并不影响院校获得的政府拨款,院校对于教授
研究卓越框架 研究评审工作
的评核和晋升仍主要考虑他们获得的科研经费和发布的期刊论文
数量。据受访者反映,专利数量在院校科研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中
仅占极低的比例,而授权许可及成立衍生公司等真正将专利转化到
商业应用的行为,更是在科研人员的评核和晋升中被严重忽视。
知识转化评估框架 ?
因此,为了改善院校知识转移的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将他们的研究
成果落地商品化,我们建议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
77
设立大学知识转移活动的评核框架, 而且将大学在新设的知识转
资料来源:《泰晤士高等教育》、研究英国、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移评核框架中的表现与政府给予大学的部分拨款相挂钩,促进大学
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它们在推动知识转移和创业方面克尽己职,
为科研人员“拆墙松绑”。
77
参考团结香港基金《搭建技术转移大桥 构筑科研创新基地》报告。为更有效鼓励大学教
授进行知识转移,报告也建议政府应大幅增加针对知识转移的经常性拨款。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