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OHKF_Biotech_2021_TC
P. 59

建議4.1       設立知識轉移評估框架,                                   圖22      香港缺乏知識轉移評估框架
                          創造鼓勵知識轉移的校園文化


            為了創造鼓勵知識轉移的校園文化,我們建議在香港設立針對知識
            轉移的評估框架,並與大學獲得的政府撥款掛鈎。雖然知識轉移、
            教學和研究被視為大學的三項主要使命,但知識轉移無論是對於
            大學獲得政府撥款,或是對於科研人員個人獲得晉升,都沒有足夠
            的影響力。就院校整體而言,香港參照英國的教育機制設立了針對
            教學的評估框架(即質素保證局)和針對科研的評估框架(即研究
                                                                             教學卓越框架                             質素保證局
            評審工作)。但是,英國開始同樣重視知識轉移,並在2020年下半
            年開始實施首個「知識轉化評估框架」,香港卻依然缺乏評估知識
            轉移的框架(如圖22)。

            由於知識轉移的表現並不影響院校獲得的政府撥款,院校對於教授
                                                                             研究卓越框架                            研究評審工作
            的評核和晉升仍主要考慮他們獲得的科研經費和發布的期刊論文
            數量。據受訪者反映,專利數量在院校科研人員的關鍵績效指標中
            僅佔極低的比例,而授權許可及成立衍生公司等真正將專利轉化到

            商業應用的行為,更是在科研人員的評核和晉升中被嚴重忽視。
                                                                           知識轉化評估框架                                 ?
            因此,為了改善院校知識轉移的氛圍,鼓勵科研人員將他們的研究
            成果落地商品化,我們建議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
                                           77
            設立大學知識轉移活動的評核框架, 而且將大學在新設的知識轉
                                                                        資料來源:《泰晤士高等教育》、研究英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移評核框架中的表現與政府給予大學的部分撥款相掛鈎,促進大學
            之間的良性競爭,激發它們在推動知識轉移和創業方面克盡己職,
            為科研人員「拆牆鬆綁」。
                                                                        77
                                                                           參考團結香港基金《搭建技術轉移大橋 構築科研創新基地》報告。為更有效鼓勵大學
                                                                          教授進行知識轉移,報告也建議政府應大幅增加針對知識轉移的經常性撥款。
                                                                                                                                      57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