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OHKF_Biotech_2021_TC
P. 35
要構建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生態系統,港深兩地需要制定全面、 缺少發展成為龍頭企業的後備力量。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缺乏這種
具體及長遠的規劃。我們將在本章梳理目前兩地合作的困境,並向 能夠對周邊區域產生巨大影響的錨機構。
港深兩地政府提出政策建議。兩地政府應在政策層面互相協調,
錨機構的模式在其他地方不乏成功先例。以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減少各自為政,避免因為稅率或租金等政策優惠的差異導致人才
為例,地方政府和園區運營方在發展初期就採取了吸引羅氏
或者企業單向流動、集聚在單一園區,這樣才能保障河套區一區
(Roche)和葛蘭素史克(GSK)等大型跨國醫藥企業入駐、設立地區
兩園的長遠協同發展。
總部或研發中心的策略,以推動本地生物醫藥產業形成鏈條,
| 建立區內錨機構,加速發展生物科技 進而吸引並培養了一批如綠谷製藥、中信國健、微創醫療、復旦
張江的本土創新藥企。而美國大波士頓地區更形成了全方位、
產業集群
多層次的世界級生物科技產業集群。以下我們將分析大波士頓
「錨機構」(Anchor Institutions)通常被用來描述一個地區的核心機 地區肯德爾廣場(Kendall Square)的案例,提出多管齊下的策略,
構或企業。錨機構有兩種,一種是頂尖大學或者大型研究機構, 通過建設錨機構在河套區發展生物科技產業集群。
通過前沿的基礎科研及知識轉移,一方面能為當地的大小企業
大波士頓地區生物科技集群:肯德爾廣場
提供基礎科研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孕育大量有潛力發展成「獨角
獸」的衍生企業,利用科研成果產生巨額利潤。另一種錨機構則 波士頓和劍橋組成的大波士頓地區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生命科學集
是大型企業,比如大型藥企,能夠吸引中小型企業搬遷到它們 群地,全球最大的20家生物醫藥公司有19家都在波士頓設有據
附近,以承接相關上下游業務合作,或者尋求被這些大型藥企 點。區內以肯德爾廣場為中心,臨近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收購。這些錨機構對於當地的經濟和產業發展十分重要,往往能 被譽為全球最具創新性的一平方英里(如圖12)。受到頂尖大學、
產生大量就業,帶動上下游產業,提供大量稅收。 充足人才以及政策優惠吸引,大型生物醫藥企業(圖中粉色標記),
例如諾華、輝瑞、阿斯利康等,均在這個區域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究
然而,港深兩地尚未形成一批世界級行業龍頭生物科技企業,
中心。而不少具潛力的初創公司(圖中橙色標記)亦集聚在這個區
或集聚成一個世界級生物科技產業集群。儘管深圳產業發展蓬勃,
域,當中不乏大學的衍生公司,例如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的哈佛
其龍頭骨幹企業和大型跨國企業卻較少,中小微企業佔深圳生物
大學衍生公司莫德納(Moderna)。這些初創公司逐漸發展成為獨角
醫藥企業的絕大部分,而作為中堅力量的中等規模公司較少,
獸企業,更有很大可能將來被傳統大型醫藥企業收購或自行上市。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