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Demo
P. 52


                                    物流空間不僅缺乏新供應,現有的存量亦正在減少。根據規劃署的《2014年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報告》,18 當時工業大廈有42%的樓面面積用於物流/貨倉用途。然而,政府的活化工業大廈計劃鼓勵工廈轉型作商業用途,這進一步壓縮了可用作物流作業的空間。由2010到2018年,工業物業存量因活化工廈計劃減少了共1800萬呎(佔總工業空間的8%)。19隨著電子商貿日益普及,購物從線下移至線上。這一變化減少了零售商對傳統店面空間的依賴,並增加了對貨倉及訂單交付中心空間的需求。網購次日甚至即日送達的要求令物流設施需要設於更接近消費者的位置。由於很多現有的工業大廈位於市區,區位優勢令它們成為物流活動落戶的合適地點。同時,政府的再工業化政策措施亦會增加業界對工業空間的需求。當然,要把握上述物流和產業發展的機遇,工業大廈必需進行升級改造,才能滿足現代的需求(圖35)。活化工廈計劃進一步減少潛在物流空間存量18 規劃署 (2015), 《Report on 2014 Area Assessments of Industrial Land in the Territory》(僅提供英文版)。 19 世邦魏理仕研究部 (2019),《Industrial Revitalisation Scheme 2.0: Optimising Industrial Property Redevelopment in Hong Kong》(僅提供英文版)。50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